政府信息公开

事关遂宁空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 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这场新闻发布会里干货满满

来源:全景遂宁 发布时间:2024-07-10 10:04 浏览次数: 字体: [ ] 打印

7月4日,遂宁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布会召开,通报今年来遂宁市空气环境质量状况、上半年大气污染防治主要工作情况。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谭文对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介绍。

今年1至6月,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20位(同比上升17位),在全省15个重点城市中排名1位(同比上升1位)。其中,PM2.5平均浓度为28.1微克每立方米(同比改善21.9%),在全省15个重点城市排第1位;优良天数172天(同比增加22天),优良率为94.5%,在全省15个重点城市排第1位。

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,我市加大工作力度,协同控制VOCs和NOx,突出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,重点做到“四个突出”。

一是突出优先治本,挖掘重点企业大气污染物深度治理。6月,射洪川中建材有限公司等钢铁行业企业,提前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项目。动员了4家水泥行业企业启动超低排放改造项目。梳理全市大气主要排污大户50户,组织专家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深度诊断,从原辅材料、工艺设计、污染物收集、治理工艺等方面诊断根源问题,提出优化管理、深度治理的科学合理意见。争取中央大气污染治理资金5853万元,用于支持进入中央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储备库的深度治理项目。目前,我市储备了深度治理项目32个,其中已有7个进入省级储备库,正在申报中央储备库。

二是突出制度先行,强化重点区域污染防治管控措施。按照年度计划,今年我市将对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制度规定进行调整,对照国、省要求,在重点区域内减少大气污染物产生和及时有效处置。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,明确区域界线,将禁止使用标准从国1及以下提高到国2及以下,与成都平原其他城市保持一致,该区域文件正在按流程审批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调整了市城区部分车辆限制通行措施,重(中)型货运车辆限时进入中环线以内区域,低速货车、农用运输车、拖拉机、国3及以下货运车辆全时段禁止进入中环线以内区域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、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通告、烟花爆竹管控区域划分、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域划分等工作正在开展前期调研工作。

三是突出帮扶指导,规范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设施运维。邀请省大气保障中心、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、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等专家,组建专家组到现场开展指导帮扶,帮助工业企业查找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问题,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水平。生态环境、经信、住建、交运、市场监管等行业主管部门,针对今年163个重点行业减排项目,分行业组织业务培训,目前已经组织了砖瓦、涂装、天然气开采行业培训。整理活性炭规范使用管理工具书、低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核算等方面要求,印发宣传册1000本,指导相关企业懂治理、会治理、能治理大气污染物。

四是突出联防联控,推进重点领域标本兼治措施落实。在市域内,与经信部门联合监管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,今年稳步推进22家企业低(无)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替代;与住建部门联合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控,今年对100余个在建工地开展了专项检查,加强管理运输车辆管理;与交运部门联合加强汽修行业企业监管,推进绿色钣喷企业建设,规范钣喷企业大气污染防治标准,推进营运车辆电动化替代;此外还联合发改、公安、市场监管、应急、水利等主管部门逐步推进能源替代、机动车管理、广告喷绘管理等。落实遂宁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,召开专项联席会议12次,交流治污经验、分析面临形势、研究解决问题,确保工业治污、移动源、面源、错峰生产等涉大气重点工作落实落地。在市域外,落实成都平原经济区、川东北地区和川渝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,参与成都平原空气质量会商6次,川东北会商1次,开展污染治理、环境执法、科技支撑、预警预报、应急管控等联合行动;川渝两市五区(遂宁、广安,北碚区、渝北区、长寿区、合川区、潼南区)开展大气联合执法检查3次。

对照今年和“十四五”环境空气质量目标,我市将围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。

一是管好工业源。把好项目环评审批关,杜绝“两高一低”、选址不合理、污染治理设施落后的项目在遂宁落户。指导32个深度治理项目申报中央大气污染治理资金,全力推进163个工业企业减排项目,打造A、B级绩效和绩效引领型企业。持续优化能源结构,推进“煤改气”“煤改电”,逐步减少煤炭使用。加强砖瓦企业整治,指导规范运行“双碱法”脱硫。开展企业低效无效治理设施排查整治。加快实施绿色原辅材料替代。加强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系统运行和管理。积极推进市城区和射洪市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大气污染物深度治理。

二是管住扬尘源。加强对各类施工工地和砂石开采管理,督促落实扬尘、机械、车辆、油品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,推广使用低挥发性油漆、涂料等。对管理不到位、整改不积极,甚至野蛮施工的工地,采取强化监管、约谈约见、行政处罚、信用评价等多种措施压实企业主体责任。开展全市建筑施工工地排查整治,建立管控清单。积极推进渣土车、砂石车密闭化、电动化。加强城南高速扩容等道路施工的监管,加强成达万高铁等铁路施工的监管,加强梓桐沟水库等水利工程和河道采砂的监管,加强国有建设用地砂石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管。

三是管控移动源。强化城区部分货运车辆通行管控,加强过境货运车辆引导和城区内交通疏导。加强机动车尾气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,严肃查处使用外挂设备或软件篡改、伪造排放检验数据等违法行为。强化施工机械监管,提高在城区使用的机械标准。加强柴油货车排放路检路查,提高老旧车辆抽查比例,严格查处超标车辆。有序推进中重型新能源商用车替代。积极引导公交车、出租车、网约车、公务车等新增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。

四是管治城乡面源。充分利用油烟在线监控系统,及时发现整治不正常运行、不正常维护、未定期清洗油烟治理设施等行为。加强市容市貌管理,禁止城区内焚烧秸秆、垃圾、纸钱,禁止露天烧烤、熏制腊肉等。持续提升城区道路的机械化清扫率。推进汽修行业喷涂废气收集治理,加快绿色钣喷企业建设。开展汽车维修行业VOCs治理问题排查整治,确保废气有效收集和治理。加强对广告喷绘行业监管,积极推动绿色化改造,引导共建共享喷涂、喷绘设施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